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15

尤今老师分享写作三颗钻石

受邀到母校立化中学授课,开设“初级创作班”和“中级文艺班”。

立化学生勤勉,态度认真,悟性高,使教学成了一项异常愉快的工作。

以下,是“初级创作班”一位学员李欣融所写的短文,发表于07-10-2015 的《联合早报》,内容畅述的是她上课的感想。

 立化中学 “2015年编采班 ”

 尤今老师分享写作三颗钻石

李欣融 (立化中学通讯员/报道)

为让中二生提高写作水平,立化中学华文部开办了五堂课的初级写作班。中二各班都有几名学生被老师筛选上这个创作班。指导老师正是创作经验丰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家仰慕已久的本地作家尤今老师。尤今老师也是毕业于立化的校友。

释放快乐的课室

上第一堂课时,尤今老师一踏进课室,就让人觉得颇有神秘感。她先绕课室走一圈,还说她一眼就能看穿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大家都被她诡异的目光逗得啼笑皆非。用心良苦的尤今老师要强调的是,要成为一名作家,观察入微是必备条件。之后她要学生们猜一猜她想要的课室和学习心态是怎样的。

学生们都说“认真”和“上进”,可是尤今老师却说全答错了。 她揭开谜底,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要的不外是一间充满阳光,能释放快乐的课室。

每一堂课,尤今老师总会随身携带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大包包,里面装的全是精神粮食。每当她提问,学生们举手回答时,无论答案对错与否,都会得到免费杂志。尤今老师鼓励大家从杂志里选出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这样就不会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她指出现代学生写作时的通病,就是内容陈旧虚假、描写抽象、空洞,篇幅冗长乏味。她的话意味深长:“创作离不开真实,真实离不开创作。唯有观察,才会发现平常看不到的都一一浮现在眼前。”

她向学生们举出例子,比如说大家都写过“我的母亲”这个题目。但是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都是写母亲如何照顾生病的自己。如果要活写人物,不是虚构内容就很好,而是要通过具体实例体现出来,才能让笔下人物跃然纸上。尤今老师也分享写作的三颗钻石,分别是文采斐然,内容独特,主题明确。达到三颗钻石的篇章,才是好作品。 她还赠送了学生们她的新书《蝴蝶人生》限量版的书签作纪念。

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

为了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尤今老师刻意安排了作业,限定大家在7天的限期去观察学校里身边的人,然后用“立化是我家”这个主题,描写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是朋友,老师或清洁工人等,但必须是真实的故事,字数限制于1200个字。

最后一堂课,尤今老师精心挑选了8个最好的作品。她也以她亲笔签名的著作奖赏那些学生,以勉励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正因为阅读是语文进步的阶梯,是语文提升的不二法门。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这句话尤今老师总是挂在嘴边。她无时无刻,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

 

美丽的情愫

IMG_7966 - Copy

互宠,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愫,它糅合了爱、尊重与珍惜。双亲与孩子、婆婆与媳妇、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朋友与朋友,彼此之间,如果懂得互宠的哲学,生活,当会注满芳馥的清香,鲜美的果子也随手可摘。

可叹的是,许多人,只会“互争”,父母在时,争宠;父母死后,争产;炮火四射,硝烟弥漫……

( 照片说明:谢谢好友秀娥,常年以有形和无形的鲜花点缀我的生活。)

互宠

知道我因烟霾影响及呼吸管道而去看医生,刚下班回来的儿子,一声不响地出门去了。少顷,买了一个大大的空气净化器(Air Purifier)回来,放在我卧房里,说:“妈妈,今晚你一定能睡得舒舒服服的。”

我的心弦,很温柔地被牵动了。

小时,胖胖的他患哮喘病,半夜病发,我吃力地抱着他去医院;又到处找偏方治他,焦虑得连头发也憔悴了。

爱,是瓜也是豆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FullSizeRender

隽永邻里情

IMG_8145 (2)IMG_8134 (4)FullSizeRender (1)

美味绝顶的马鲛鱼乌打(Otah),是芳邻 Kelly 在回返麻坡省亲时,不惮麻烦地为我捎回来的。今天早上,我将两片雪白柔软的面包均匀地涂抹上薄薄一层牛油,然后,把烤得金黄脆亮的乌打连同煎得异香扑鼻的鸡蛋夹在内。当亲爱的家人欢欢喜喜地享用着香可蚀骨的乌打时,我却高高兴兴地品尝着隽永的邻里情。

幼苗的沃土

幼苗,必须有一方沃土,才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衷心感谢《新加坡文艺报》的主编李选楼先生,在10月份的文艺报当中,拨出了宝贵的版位,刊用了南洋女中创作班学生以“隽永的亲情”为总题的作品专辑。

《隽永的亲情》

尤今老师的话

亲情,不是挂在嘴边璀璨一如烟花的空话,它厚厚实实地附在日常生活里的许多东西上。南洋女中创作班的学生,以敏锐的心眼从日常用品当中捕捉到亲人高如山而深如海般的爱,从而写出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由于学生所写的是她们的切身经历,因此,读起来特别的感人。

2015-10-06 14-10-012015-10-06 14-08-35

诗人兼翻译家白雪丽

 

2015-10-05 11-55-39 - Copy2015-10-05 10-55-11 - Copy2015-10-05 11-50-17 - Copy 2015-10-05 11-30-30 - Copy

 

资深记者梁荣锦今天在海峡时报重点介绍了美国诗人兼翻译家白雪丽(Shelly Bryant)近乎神奇的真实故事。她于1991 旅居新加坡,自学华文,学得得心应手,迄今已经把多部华文作品翻译为英文;这些作品包括:虹影的《好儿女花》、周粲的《微型小说选》、李娜的《李娜自传》、范稳的《悲悯大地》、盛可以的《北妹》、《死亡赋格》和《 白草地》。

她为我翻译的游记选集”In Time, Out of Place” 于今年面世,目前,她正着手为我翻译另外两部传记,书名分别为《文字就是生命》、《七彩岁月》。

她,一个道道地地的美国人,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华文,新加坡的华籍学生又怎能以“华文难学”为借口而把华文学习当作洪水猛兽呢?

尤今海报之十:呼吸的声音

Copy

【摘自《大地的耳朵》(小品文集)——“呼吸的声音”】

母亲去世仅仅78天,父亲便相继而去。父母的呼吸声,自此成了人间的绝响。每 年 , 在 父 母 的 忌 日 里 , 静 静 地 站 在 他 们 骨 灰 飘 流 处 悼 念 他 们 时 , 大 海 总 讳 莫 如 深 地 沉 默 着 , 海 面 不 皱 ,波 浪 不 起 ,  原 本 想 将 浪 涛 拍 岸 的 声 响 想 像 成 他 们 呼 吸 的 声 音 , 但 是 , 这 样 一 个 卑 微 的 愿 望 却 也 无 法 达 致 。 别 人 总 说 时 间 是 最 好 的 疗 伤 剂 , 对 于 被 感 情 刺 伤 的 心 , 它 也 许 有 一 定 的 疗 效 ; 然 而 ,亲 人 死 亡 在 心 房 挖 出 的 那 个 溃 烂 的 伤 口 , 却 很 难 愈 合 。 我 总 是 避 免 去 想 , 因 为 那 种 一 波 一 波 直 捣 心 窝 的 痛 很 折 磨 人 。父 母 的 呼 吸 , 就 是 人 世 间 最 美 的 声 音 。是 真 的 。

——深深感谢玲子传媒,为我的作品制作了20张精美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