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6

门帘

《 广州日报》

2016-04-10

门帘

 尤今

  过去,每家每户都顺理成章地在房门口垂挂门帘。

  门帘,既然是家里装饰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在选购门帘时,总是慎重其事。

  门帘的花式、图案和颜色,必须与家具相互配合;布质呢,既要厚、又要软。厚,是为了阻遏房里风光向外泄漏;软,是希望在“帘卷西风”时,能够出现随风翻飞的美姿。

  可别小看这门帘,它功德无量啊!

  简简单单的一块布,却把房内与房外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卧房里的人,怡然地享受着独独属于自我的大好时光;卧房外的人,绝不会平白无故地掀你门帘,扰你清静。一间卧房,一种风光。最妙的是:相隔一帘,却心心相印。有什么事儿,轻唤一声,房里的人自会掀开门帘,应你、看你、听你。

  倘若家中有女初长成,门帘还有无穷的“妙用”呢!

  相亲的客人来了,坐在厅里,上了茶以后,待嫁的女儿退返卧房。刚才上茶时,手儿抖,心儿跳,连个正眼也不敢瞧一瞧;现在,躲在门帘后,抚着乱撞心头的小鹿,悄悄地把厅里那个也许将会托付终身的男人狠狠地瞅个一清二楚。

  随着时代的进步,门帘的款式也越变越花哨。

  串珠式的,最是撩人,小巧玲珑圆圆滚滚一串又一串,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竹帘式的,庄重雅丽,江山无限风光在竹上。

  现在,时代更进步了,可是,大家都不用门帘了。

  家中各人,回返家中,“嘭”一声,把门关上。关上门的同时,把整颗心也关了起来。

  近在咫尺的人,有远在天涯的心。

画蛇添足

 

《意林·作文素材》

画蛇添足

2016年04月12日

作者:尤今

【适用话题】舍与得、 得与失、 选择—— 当舍则舍

   杭州朋友送了一块质地上好的丝绸给我,浅色花纹印在柔滑如水的丝绸上,有一种轻云淡雾飘浮其间的感觉。爱入心坎,觉得只有以最简单的式样来配搭它,才不会喧宾夺主地攫走它那种飘逸淡泊的美。选好了式样,送去给裁缝做。做好之后,裁缝嘱我去试衣。一看,吓了一大跳——在腰际处,不明所以地多出了两条细长细长的带子,累累赘赘的、花花哨哨的,完完全全地破坏了原本那朴实大方的式样!裁缝一脸得色地对我说:“布料很名贵,做好之后,还剩下一截,如果丢掉,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给你加了两条带子。”

   我恼极而笑。

   真是“画蛇添足”的典型例子。

   这道理,和写作是完全一样的。辛苦收集而来的资料,不舍得放弃,一股脑儿地堆积在文章里,结果,把作品的面貌弄得模模糊糊的,脉络不清,主题不辨。

   舍得丢,舍得放,舍得浪费,是写作的一大要诀。世间任何事,如做衣、爱情,其实也没有两样,多出来的那一份,牵牵绊绊,拖拖拉拉,苦多于乐,大刀一挥,藕断丝不连,乐得人清爽。

   【素材分析】俗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反之,不舍便不得,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更为宝贵的东西。例如:做衣服时,再名贵的布料,没用的忍痛也要割爱,没什么好可惜的。如果当丢不丢,“画蛇添足”不说,还会成为累赘,大煞风景。做衣服如此,天下事亦然。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把“蛇”画好即是完美无缺的人生,又何必费心劳神地去“添足”呢?

   【速用名言】

   1.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美国作家 海明威

   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游记行走于中国

 

YJ  (2)  YJ  (3)YJ  (1)

衷心感谢中国深圳的“海天出版社”,最近一口气推出我两部游记(每部字数 18 万字)——《地中海那马车夫》、《不老的阿尔卑斯山》。

《地中海那马车夫》一书内总共收录了34 篇以人物为描写主线的游记,抒写的国家包括:伊朗、摩洛哥、突尼斯、肯尼亚、南非、缅甸、土耳其、埃及、越南、沙地阿拉伯、泰国、老挝、尼泊尔。

人物是主轴,其他如风土人情、百姓生活、政治面貌、经济概况、名胜景致,等等等等,是经线和纬线,借此织成一幅完整的“异国风貌锦绣图”。

《不老的阿尔卑斯山》一书内总共收录了37 篇 以人物为描写主线的游记,撰写的国家包括: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希腊、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新西兰、澳洲。

在以个别人物作为描绘对象的同时,也兼而介绍了个别国家的生活状况、幸福指数、经济与政治沿革、风光景致、风土习俗,等等。

走一寸土地,长一尺智慧。

一直相信,老百姓是一个国家的缩影,通过异乡异国的老百姓,我们可以很好地窥探一个国家的生活实况。

【尤今海报之十一:给少年的信】

12

【摘自《豆花不撒谎》(小品文集)——“给少年的信”】

亲 爱 的 少 年 啊 , 当 你 踉 踉 跄 跄 地 在 狂 欢 过 后 的 疲 惫 里 地 步 入 家 门 时 , 可 曾 在 朦 朦 胧 胧 的 灯 火 下 瞥 见 父 母 眼 角 的 晶 亮 ? 当 你 鲁 鲁 莽 莽 地  把 语 言 化 为 无 情 的 利 刃 时 , 可 曾 在 父 母 脸 上 深 深 浅 浅 的 皱 纹 里 找 到 爱 的 伤 痕 ? 当 你 又 气 又 恨 地 解 开 捆 在 身 上 的 绳 索 时 , 可 曾 触 摸 到 父 母 心 房 上 那 块 又 厚 又 大 的 茧 ? 纵 是 柔 软 的 海 绵 , 有 时 亦 会 感 到 痛 楚 。 少 年 无 知 的 张 狂 , 是 无 情 的 催 化 剂 ,能 过 早 地 把 父 母 双 鬓 催 化 成 雪 。

——衷心感谢玲子传媒,为我的作品制作了20张精美的海报。

 

鞋子与婚姻

《广州日报》2016年

发布时间:2016-04-05

鞋子与婚姻

尤今

  一日,在咖啡座与细颈明子共进下午茶。

  细颈明子在职总心电台中主持一项烹饪节目:“持家有法宝,教你三两招”。

  谈起婚姻生活时,风趣的细颈明子,作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妙喻:

  “我的丈夫,好比是我脚下的一双鞋子。”

  在我讶异的注视下,她言笑晏晏地说:

  “在青春焕发的年代里,选择终身伴侣,就好像是选购鞋子。鞋店架子上所放置的鞋子,多种款式,多种质地,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给。有些鞋子,款式绝佳,可是,质地不良,穿不了几次,便坏损不堪。有些鞋子,款式老土,但却经久耐用。邂逅我的丈夫时,我觉得他好像是摆在鞋店一隅的一双蒙尘的老鞋,不惹目,不起眼,拿在手上,还得大大地呵它一口气,才能把盖在上面的灰垢吹走而露出本来的面目。初买上手,嫌它老里老气;然而,旷日持久,却越穿越舒服。尽管外头鞋店的橱窗里摆着千百种款式的新鞋,可一点儿也吸引不了我;我总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任何的鞋子比得上我家里那双。当然,这些年来,我对于这双鞋子的保养亦是费尽心思的。它脏了,我为它去除泥垢,把它刷得干干净净;它湿了,我为它拭去水迹,让它恢复本来面貌;它旧了,我为它涂上鞋油,把它擦得光可泽人。这双鞋子,我是准备穿它一辈子的哟!”

  这一番妙言妙语,充分揭示了婚姻的真谛。

  一双好的鞋子,还得碰上个真正的爱鞋人,才能相得益彰。

  遗憾的是:许多找到鞋子的人,总是马马虎虎地凑合着穿。它脏、它湿、它旧?任由它去!刷它、拭它、擦它?嘿,那是上一辈子的事。

情怀

《广州日报》2016年4期

发布时间:2016-04-03

情怀

尤今

 

  女人的一生,有四个阶段:

  少女、少妇、徐娘、老妪。

  少女情怀总是诗。现实于她,不是柴米油盐,而是溪流、云朵、鲜花,色彩绚烂,如诗如画。

  遗憾的是:少女时代虽美如诗,亦短如诗,它几乎是稍纵即逝的。

  一纸婚书,让她成了少妇。

  少妇情怀似散文。

  这时,她不再朦朦胧胧地沉浸于鸟语花香的境界里,现实生活里千样百样有待应付的事儿,使她变得精明能干、成熟踏实。她双手所谱出的,不再是象牙塔里的苍白无血的诗;她以生活之笔写散文,散文里,有泥土朴实的香味。

  孩子渐渐长大,然而她还未老,她成了徐娘。

  丰富的阅历让徐娘有沉着应变的能力,有解宿怨的妙方,有“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气度,也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豁达。

  这时,她白发初来,皱纹未长,外貌与内心世界一样妩媚动人。

  她像小说,人人都想追读。

  然后,孩子成家立业了,毫无商量余地地让她升级为祖母。她听到别人在背后称她为“老妪”。

  老妪情怀似论文。

  论文初读沉闷枯燥,晦涩难懂,你我他都不爱读。

  但是,倘若有人肯耐心地去读——细细地读、慢慢地读,绝对能从那洒满智慧光芒的字字句句中,读出一股隽永难忘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