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义安城的年货市场,看到了香港于1908年创立的安利面家也飘洋过海地在此设摊售卖鲍鱼面干,大喜过望,买了一盒(内有八包)。为了配搭这闻名已久的鲍鱼面干,今晚,包了鲜虾水饺、又开了一罐极品鲍鱼,把那具有鲍鱼香气的干面煮了,痛快淋漓地吃了一顿名副其实的鲍鱼面。
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6
橙园里的老人
学优网 《 学优文库 》—— 语文学习
橙园里的老人
尤今(新加坡)
天空像是被漂染过一样,蓝得非常的均匀。蓝色的天幕下,有一个童话似的世界。
这是一个金光璀璨的世界。
无数无数的橙树,在公路两旁绿油油的草地上,蔓延成叫人惊叹的景观。丰满而圆大的橙子,在树叶枝桠间搔首弄姿,恣意炫耀它那灿烂的金黄。泥褐色的枝桠,为累累的果实拖得弯成了弓形,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
驾着租来的车子,在悉尼以南这条笔直的公路上驰骋,我这个在热带长大的人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刘姥姥,一边尽情地欣赏,一边忘情地赞美。
原来没打算停车,可是,那一幅骤然映入眼帘的滑稽“图景”却使我在忍俊不住之余停了车。就在路旁一座偌大的橙园里,有两个少年,在抛橙取乐。他们面对面地站着,中间隔着一段短距离,两个人的身畔,各各放置着一个大竹篓,竹篓里,满满的都是橙子。他们以极快极快的速度,弯腰取橙,挥手抛橙,有时两粒橙在空中相碰,“巴达”一声,齐齐掉下地来,两名少年,便发出了震天价响的笑声。
啊,暴殄天物!
下车看他们时,他们都停下了动作,喊:
“公公,公公呀!”
我这才注意到,不远处有间面积不小的木屋,有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那儿微笑地看着我们。
彼此“嗨”“嗨”两声打过招呼之后,坐下攀谈。
“嘿,”我搓搓手,说:“您的孙儿,在橙园里打橙战,可真是别开生面呵!”
这老头,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我的“弦外之音”,他一听便懂,立刻应道:
“唔,你可能觉得他们很浪费吧?”
我还未开腔,他便接着说道:
“这座橙园,有整百年历史,树都太老了,结成的果实,酸溜溜的,没人爱吃,水果批发商不肯要,我只有贱价卖给罐头果汁制造商。”
“为什么不把橙树砍掉,改种别的呢?”我好奇地问道。
“改种别的?”他突然“呵呵”地笑了起来:“你知道我今年几岁了吗?”
我细细打量他,的确是不年轻了。一头银发,闪闪发亮,鼻翼两旁的皱纹,既深又多,延伸而下,把他阔阔的嘴巴猛力拖得向下弯弯地撇着。
“我七十五岁了。”他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原本是在城市当工程师的,可是,大城市里人事的倾轧与斗争使我对于整个生活都产生了厌倦感,所以,我用六千元买下了二十亩种满了橙树的田地,开始农耕生涯……”
“六千元买二十亩田地?”我难以置信地反问他。
“是,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地价。”他多皱的脸,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我把二十亩地分成四组,两组保留原有的橙树,一组种葡萄,剩下的一组地,用来养鸡、养马、养牛。”
“哇,那岂不是忙坏了?”
“我的太太,非常能干。我们雇了一些帮手,而她,是总舵主。她忙里忙外,还给我养了四个孩子,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加上地价猛涨,我们才慢慢地把田地一组一组的卖掉,倒也赚了不少钱。我目前只留下一组五亩的田地。橙子,结了很多,就是不甜。”说到这儿,他的眼神,忽然间黯淡了下来,他用十指揉了揉脸,这一揉,不知怎的,居然把谈兴也揉掉了,他不再说话了。
前方,他的两名孙子,依然在抛橙取乐。圆圆大大的橙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奇异地幻成了一道又一道金色的光。
看着看着,老人蓦然又开口说道:
“我的太太还活着时,橙子不但结得多,而且,甜得很。五年前,她去世了。她一走,一切都好像不对劲了。”
傍晚带着些许寒意的风从林中刮了过来,此刻,老人的声音,听在耳里,带着一点呜咽的悲意;我赶快把目光移开,不敢再看他的脸,与此同时,速速转换了一个话题:
“您的孩子,时时回来探望您吧?”
“我的四个儿子,都是工程师,都在悉尼谋生。工作忙,很少来。”老人朝前方抬了抬下巴,挤出了一个很淡很淡的笑容,说:“偶尔,他们会派孩子来探探我,看我是否还活着。”
说这话时,老人的脸上,无悲亦无怨,像是冷静地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孩子们散落在林间的笑声,全然滋润不了老人早已干涸的心房。
我忽然悲酸地想到,老人活着,其实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一个“永远的约会”。
告辞而去时,老人从低矮的藤椅里挣扎着站起来,说:
“等等,等等,我给你摘些橙子回去吃。”
推辞不掉,只好看他从屋子里取出了一个皱巴巴的大纸袋,踅到橙树底下,拣选圆大的橙子来送给我。在这一刻,他已全然忘记了他树上的橙子是酸的,他一心一意只希望能送点手信给我这个来自他乡的不速之客。这时,他的两名孙子已玩腻了抛橙的游戏,跑得无影无踪了。沾着夕阳余晖的橙子落了一地,竹篓也斜斜地倒在地上。老人采摘橙子的手,枯瘦多筋,还微微地颤抖着。选择橙子时,他的神情,专注得好似在与情人的眸子对视。一棵选不上,又蹒跚地走到另一棵去,双足碰到掉落在地上的橙子,他便温柔地把它们轻轻地踢到一边去。好不容易地采满了一大袋,递到我手里,淡淡地说:
“祝你旅途愉快!”
我抱着那一袋橙子上路去时,忽然想到,橙子由甜而酸的生长历程,不也正是老人一生的写照吗?
(选自《尤今自选集(散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思考问题:
01.文中画线句(“说到这儿……他不再说话了”)表明老人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3分)
02.文章两处描写老人的孙子抛橙取乐的场面,有何作用?(6分)
03.用“酸”(酸楚)来概括老人目前的处境,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意见。(6分)
答案
01.(3分)从原先兴旺美好的农场讲到日渐萧条的现状(1分),从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想到形单影只的处境(1分),心情由亢奋喜悦转为低落抑郁(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最多得3分。
02.(6分)(1)孙辈毫不爱惜橙子,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橙园是祖父母辛勤劳作的结晶,留有前辈美好的回忆。(2分)(2)与老人黯淡的心情形成反差,突出老人生活的枯寂无味。(2分)(3)老人任由孙子抛橙取乐,反映了他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漠和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4)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与老人的会面谈话;使老人谈话的话题转换自然。(2分)本题最多得6分。阅读答案__橙园里的老人 尤今(新加坡)阅读答案。
03.(6分)结合文本分析,态度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合适。①从本文出处和文章内容看,本文应属非虚构作品,作者本人的直接感受应该可信,文中就是用“酸”来概括老人目前处境的。(2分)②老人目前田地减少,果树老化,太太已逝,儿子难得来看望,孙子不懂事,(2分)生活显然并不甜蜜;(1分)然而还能远离喧嚣,平静生活,无悲无怨,不算凄苦。(2分)
不合适。根据文中描述的情况,设身处地从老人的感受看,用“淡”来概括其处境更为合适。(2分)孙子抛橙取乐,他不以为浪费,听之任之;(1分)果树退化,他不为获利而改种,顺其自然;(1分)谈到妻子的离世,表情也只是黯淡;(1分)儿子们疏于探望,他也无悲无怨,冷静淡然(1分)。他厌倦城市生活而并不厌弃眼前生活,处之泰然。(1分)本题最多得6分。
喜相逢
读尤今的闲云舒卷–黄清华(中国)
接到一位中国读者的来函,十分感动。这封信,实际上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特转发于此,与大家分享他细腻而又深入的读后感。——尤今
清泉一股润心田
——读尤今的《闲云舒卷》
黄清发(中国)
笔者是一名来自中国的老者,在新加坡先后闲居多年。只要我在新加坡一天,就一定一天不缺地购买一份《联合早报》。中外要闻、时政述评,当然要读;言论交流、文艺评作,也一定要读。就栏目而言,我最关注的莫过于《四方八面》。但在《四方八面》中,中英文掺杂而写的文章,我不懂读;每篇写的都离不开家庭琐事的,我不想读;一篇不长的文章却有一半以上是菜单或引文的,我不愿读;一看就知道随心所想的应命之作,我不会读。唯有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的《闲云舒卷》,我是篇篇读,精读,细读,反复读。而且读后还贵为收藏。有一次,我曾回国一个多月,我还是请朋友代为购买星期三的《联合早报》,只因为有尤今的《闲云舒卷》。
尤今的《闲云舒卷》,犹如一股清泉,时而叮咚作响,令我赏心悦耳;时而道道涟漪,使我浮想联翩;时而映日折光,叫我悟性顿开。一句话,《闲云舒卷》一如清泉汩汩,滋润心田。
其一、取材广泛,丰富多彩
纵观《闲云舒卷》,其题材相当广泛。从天文地理到风土人情,从教学活动到厨事烹调,从创作阅历到人文底蕴,从网上购物到生活小事,从家庭亲情到朋辈友谊,等等等等,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只要你想得到的题材,在《闲云舒卷》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正如尤今自己所说的:“有的是题材,没有的是时间”。毫不夸张地说,阅读《闲云舒卷》,犹如阅读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其收益绝非是单方面的。尤今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概括生活,塑造生活的非凡能力,真令人惊愕!
其二、立意新颖,内容隽永
尽管是信手拈来,即便是生活琐事,尤今都如同育人一样,精心经营,赋予生命,使文章更有新意,使内容更为隽永。象厨事这样再普通不过的题材,尤今却与亲情、友情、夫妻情、国情、风土民情等联系在一起,赋予食物一种永恒的生命力,在品尝食物的同时,“尝到了友情隽永的芬芳”。在《弯路》一文中,尤今写一次普通的家庭自驾游的情况和过程,却以张爱玲的话作结,使一次普通的家庭活动,寄予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鸡腿谁吃?》一文里,将一个普普通通的问题,提高到“一种美好已极的伦常关系”,并说“只有这样,这个优良的传统价值观才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把一个平常的素材,锤炼到全新的高度。尤今锤炼题材的能力,我感到十分的惊讶!
其三、行文流畅,情感诚挚
《闲云舒卷》中的每一篇文章,叙事简洁,行云流水,并蕴含着浓郁的情感。《三代炊事》非常流畅地叙述了三代人对厨事的不同感受,在字里行间,又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尤今写道:“在厨房里烹饪,优雅得像听一阕曲子,插一盆好花,读一则美文,看一出好戏”,“在快乐的笑影中煮出满桌的五彩缤纷”。欢快之情,溢于字表。在《呼吸的声音》一文中,尤今这样写:“啊,父母的呼吸,就是人间最美的声音!”“我默默地读着这几句话,一遍,两遍,三遍,无数遍;然后,眼泪便难以遏制地往下淌,往下淌。”对至亲的爱,是如此的强烈,强烈到难以遏制。尤今的情感世界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强悍,又如此之诚挚,我不能不为之惊诧!
其四、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在《闲云舒卷》中,尤今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将普普通通的人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气有味,有影有形,给读者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例如《农家饭店》一文中写道:“猪肠中裹大葱,炸成金黄色,居中剖开,好似黄金包翠玉;熏得脆香的鱼团团地以草绳捆住,美得像腊塑;现切现磨现搓现炸的南瓜饼,金光灿烂,宛如圆圆的金币。”真是色香味俱全!读了这一段描写,早已使人味蕾大开,垂涎三尺。再如《满山桃色掩不住》的开头就这样写道:“丰满的桃子,三三两两地躲在翠绿的树叶里,窃窃私语,微风拂过时,娇艳的桃子便在树叶的间隙里大胆地向外窥望,极端挑逗地露出了粉红色的笑靥。”这哪里是写桃子,明明是写娇嗔的少女。尤今把桃子写绝了,写活了。再如《圆梦的翅膀》一文,描写聋哑人邰丽华的独舞时,说她的舞姿“如深山的月光,如树梢的微风,如小巷的晨曦,如荷叶的圆露。”连用几个比喻,把她精湛的舞姿用文字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写母亲即便知道女儿永远听不到声音,也要设法把“悦耳的音符嵌入女儿的生命里”。这个“嵌”字,把母亲爱女的执着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再如《牵手》写余光中的才情“自然像釉彩一样髹亮了范我存的少女生涯”。“髹亮”一词用得何等生动、贴切。像这些新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显示深厚文学功底的字句,犹如天上繁星,在《闲云舒卷》里俯手可得。尤今的电脑里竟有如此丰富的词汇库存!对尤今如此娴熟地驾驭文字的功力,我只能感到万分的惊异!
其五、点题精辟,深富寓意
《闲云舒卷》的许多篇文章,常用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作结,以小见大,将主题升华到极致,给人以无穷的启迪。早年发表的《风筝》揭示了“纵使蓝天无限阔,何能任意自飞离”的寓意;《冰雕》则赞颂了“莫道生命如朝露,却在人间驻永恒”的美德。《残存的气味》结尾写道:“见过鬼的人,永远怕黑。要摆脱那实际上不存在的阴影,非常困难;而这样的阴影,往往会使我们在人生里作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和决定!”在《黑与白》的结句说道:“善于观人者,不会迷惑或满足于表面完美的演技,只有不动声色地在细节上攻其不备,才不会被假象所欺瞒或蒙蔽。”在《王羲之的宠物》一文的结尾说:“可见从事艺术的人,必得在肉眼之外多长一颗心眼,见人所未见,才能从寻常事物中领受教诲,超凡绝俗,成就大器。”这几段话,堪称人生的至理名言,并给文章赋予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象这样的结尾,在《闲云舒卷》中比比皆是。尤今这种取自生活,而反过来又有力地指导生活的才能,我怎能不为之惊奇!
总之,《闲云舒卷》,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到行文技巧,可以说无一不精,无不散发出令人击节赞赏的艺术魅力。
我是您的崇拜者。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短文,今天,才知道您的网址,特发于此,以表对您的敬意。
走入历史
立化校友墙
《读者》刊用游记
我的游记《马萨达精神》为中国《读者》刊用于 2016年第一期。
以下,是该期目录:
[期刊|杂志] 《读者》2016年第01期
《读者》2016年第01期
目录
【文苑】
一粒一香……………………李辉
华而不实……………………欧·亨利
朋友……………………古龙
泡饭……………………钟诸俍
斜倚在暮色中……………………巴勃罗·聂鲁达
傍林鲜与傍水鲜……………………王太生
种点什么……………………王开岭
林奶奶……………………杨绛
百无一用……………………伊塔洛·卡尔维诺
只干有建设性的事……………………闫红
【人物】
我的母亲章含之……………………洪晃
老舍先生……………………汪曾祺
罗斯福的壮举……………………夏殷棕
【社会】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廖之坤
做人与幽默……………………王学泰
当生活开始循环……………………李尚龙
围观能改变什么……………………郑小驴
给梦想留一点隐私……………………顾文豪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谭洪岗
说“人天生不平等”是错的……………………石勇
我们我们离中产有多远……………………王小妮
【人生】
一个医生的三次流泪……………………阿宝
不犹豫的生活……………………张春
盲……………………爱玛胡
被放逐的皇后……………………金建云
海明威和他的妻子们……………………梅根·莱斯洛琦
怨天尤人难翻身……………………吴淡如
【生活】
羊毛出在谁身上……………………连玉明
【文明】
欧洲国家的国旗……………………高晓松
美代子和她的导盲犬……………………毛丹青
让我们温柔地走入那个良夜……………………子沫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蒋勋
皇帝胳膊上的苍鹰……………………张鸣
切尔诺贝利往事……………………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马萨达精神……………………尤今
那个发现冥王星的年轻人……………………假装在纽约
当堂吉诃德遇到机关枪……………………张明扬
【悦读】
献给上师的宝石……………………侯文咏
言论
漫画与幽默
用树叶说故事……………………OmidAsadi
海边歌剧院
【点滴】
先烧半壶开水……………………陈仓
上帝的儿子……………………寇士奇
不友好的美德……………………保罗·科埃略
艺赠有缘人……………………辉姑娘
月如钩……………………吴冠中
快乐与内疚……………………李银河
不要相信一碗温的糖水……………………张小娴
拼命挥手……………………余秋雨
你可以等一下吗……………………林清玄
独一无二的祝福……………………李筱懿
拥挤和疏远……………………莫小米
马萨达精神
中国《读者》刊载于 2016年1月
马萨达精神
尤今
夏天的阳光,像一锅煮沸了的水。远处,就是波澜不起的死海。我站在马萨达的断壁残垣上,全然感受不到肌肤被炙烤时那种针戳般的痛楚,因为此刻的我,已经深深地坠入了那个悲壮的历史场景中……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了犹太人领袖Eleazar在率众集体殉难前,对着967人发表最后一场演说时那慷慨激昂的声音:“我们宁可为追求自由而死,也绝对不要受人奴役而活!”那义愤填膺的声音,回旋于黄沙莽莽的马萨达,化成让人潸然泪下的回音……到以色列旅行时,马萨达是我最想瞻仰的历史遗迹。
傲然矗立于山巅而俯瞰死海的马萨达,是公元前37年希律王耗费数年时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依着险峻地势建造而成的奢华宫殿。它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未雨绸缪的希律王,以此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到了公元70年,强势的罗马统治者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屠杀。幸存的犹太人纷纷追随领导者Eleazar,逃到马萨达的山顶宫殿避难。此后,被罗马人追捕的犹太人都陆陆续续地逃往这儿,使马萨达成为了犹太人最后的据点。
公元72年,罗马兵团围攻马萨达,但历时两三个月都无法攻破。罗马人于是开始在西侧修筑高台,计划借助高台攻入马萨达。苦苦坚守着马萨达的犹太人深知高台建成之日,也就是他们的末日了,因此,他们不断将巨岩由高处推下,一方面借此攻击罗马人,另一方面也凭此延缓工程的进展。罗马人后来改用“攻心之计”——他们将关在耶路撒冷牢狱里的犹太人押来从事工程建造,马萨达的犹太人不忍心杀害自己的同胞,建造高台的工程因此得以顺利完成。
在马萨达沦陷前夕,Eleazar以一场撼动人心的演说,劝服全体犹太人选择自杀以换取“永远的自由”,这样一来,大家便不必在马萨达被攻陷后,遭受罗马人惨无人道的蹂躏与侮辱性的奴役了。
由于犹太教的教规禁止教徒自杀,所以,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10名勇士,以割喉的方式将城中人一一送上黄泉路。在他们执行“任务”时,大家平静地躺在地上,和亲人握着手,心甘情愿地接受那致命的一刀,从容上路。最后,剩下的这10名勇士,再抽签选出其中一人,由他杀死其他9名勇士,之后,再自尽。当时,有两名成人和5个小孩躲在蓄水池后面而成为苟活者,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史事因此得以流传下来。
次日清晨,“顺利”地攻入城内的罗马人发现全城一片死寂,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愕:900余具尸体,整整齐齐地躺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比拼死的抵抗更叫他们震撼。
从此之后,马萨达便成了永垂不朽的犹太人圣地。
让人肃然起敬的“马萨达精神”,也成了以色列人强大的精神象征;而“马萨达再也不会被攻陷”这句话,由此成为所有以色列人的座右铭。我想,这种深刻的精神内涵体现在日常生活里,便化为以色列人一种力争上游的坚韧品质了。
尤今《励志小品书签》
谢谢玲子传媒,为我设计印制了一套六张精美的“励志书签”。
【尤今励志书签之一】
“生活,是杯中的水。甜酸苦辣,各有滋味。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边慢慢行走,一边细细品尝,就算是淡,也足堪玩味。”
摘自《细读世上人》——“杯子与水”
【尤今励志书签之二】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年轻人把用以培植“学问浆果”的大好时光花在摘取“爱情涩果”上,无益而又危险。”
摘自《细读世上人》——“青涩的果实”
【尤今励志书签之三】
一直坐在保护垫上的孩子,不知道疼痛的滋味;有一天,当守护天使不在时,只要跌一跤,也许便永远站不起来了。
摘自《阅读人间情》——“殊途同归”
【尤今励志书签之四】
语言如匕首,要让那把闪着如虹亮光的匕首长保锐利,日日磨它是不二法门。
摘自《阅读人间情》——“莫忘磨刀啊!”
【尤今励志书签之五】
“亲 情 , 是 一 条 永 远 不 断 、 不 裂 、 不 坏 、 不 损 的 钢 索 。远 在 他 乡 的 游 子 , 身 上 系 着 “ 爱 的 钢 索 ” , 当 会 自 律 、 自 爱 、 自 敬 、 自 强 。”
【尤今励志书签之六】
“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道,发射出去那一支支煨毒的箭,有时是会在逆风里倒插入自己胸口的!”
摘自《品读天下事》——“精神的谋杀”
尤今励志小品选编出版
12-01-2016 《联合早报》黄涓报道
【玲子传媒近日出版尤今“励志小品选编”一套三册,分为《细读世上人》《阅读人间情》及《品读天下事》。选集由苏章恺与梁慧瑜编选自尤今近年出版的多本散文集,并按照人、情、事三大主题分类,每册编选出作品各40多篇,每一篇文章后面并附有“小启示”作为导读。
在以“人”为主导的《细读世上人》里,作者写众生百态,写一个个曾经擦身而过的生命中的小人物及小故事,却让读者从中体会人生哲学。在以“情”为主导的《悦读人间情》一书,作者同样从生活中取材,写亲情、友情、爱情、旅情、师生情等世间种种情愫。
在以“事”为主导的《品读天下事》一书,写的多数是触动人心的事。尤今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存在着取用不尽的真实素材,我们不必‘闭门造车’,只需要细心观察、仔细聆听,便能让周遭特具意义的人跃然纸上,并通过他们与众不同的行事方式,带给读者深刻的启示与教诲。”
“尤今励志小品选编”以少年为目标读者,尤今说,编选与出版这一套文选,“希望能把少年读者们引入文学的世界里,通过快乐的阅读,进而提起笔来,把心中的缤纷化为笔下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