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转刊

逃伞记

广州日报

21-08-2017

逃伞记

尤今

  到伦敦旅行那年,正是阴雨绵绵的季节。

到豪华购物中心的雨伞部门去,款式多、花样繁,令人目不暇给。那种镶着花边的长柄雨伞,高贵典雅,可是,有欠实用;那种短短小小搁在方形皮盒内的,玲珑美观,可惜售价不菲。选来选去,竟然无法选到一把符合心意的。

售货员见我犹豫不决,脸泛微笑地指点迷津:

“我们女性呀,都是善忘的,雨伞总是随买随丢;照我看嘛,您就买把经济实用的吧!”

一语点醒梦中人。

这些年来,不知买了多少把雨伞,也不知丢了多少把了。在新加坡,往往花个三四块钱,便可以买到一把了,所以,丢了也不觉得心痛。有时,明明记得丢在哪儿,居然也懒得回去找。

随买、随丢;再丢、再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刻,从善如流,当机立断地从架子上取了一把最便宜的,白色的伞面上喜气洋洋地绘着多个英国的名胜地,也算有点纪念价值。从购物中心出来,大雨滂沱,正好派上用场。返回旅舍,在阳台上撑开晾干,赫然看到伞柄上的标志写着:“新加坡制造”,哑然失笑,觉得自己真蠢。

次日,携带这把在异国买来的“国货”,去白金汉宫看御兵换班仪式,天气很好,游客多如过江之鲫。为了便于拍照,我随手把雨伞搁在墙角处。

看了换班仪式,又兴致勃勃地赶去看蜡像馆、参观西敏寺。晚上,在泰晤士河畔散步时,我才猛然想起,新买的雨伞又丢失了。

其实,雨伞易被丢失,“善忘”不是主因。

真正的原因是,它价廉,主人心里根本没有它。

或者,更正确地说,雨伞知道自己不被重视,自行逃走了。

人世间的许多感情,不正像雨伞一样吗?失主被骤来的大雨淋成落汤鸡时,方才忆起昔日“雨伞情”。

太迟了。

心里美

广州日报

10-08-2017

心里美

尤今

 在北京逛菜市,时常看到一种外皮暗青、硕大肥圆的瓜。朋友笑道:这不是瓜呀,它们是北京的特产萝卜,唤作“心里美”。

心里美?

  我忍俊不禁,呵呵呵,它外表老土,所以不得不强调“内在美”?老实说吧,看到这相貌比刘姥姥更乡气的萝卜,我实在难以相信它会有令人惊喜的“内在世界”。

  过了不久,在餐桌上和它相见。作为盘饰的萝卜,被巧妙地雕成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乍一看,呼吸在瞬间屏住。惊艳啊!让人喝彩的,不是精巧的雕工,而是萝卜的本身——艳艳的红色,鲜丽而不刺目、瑰丽而不伧俗。妙不可言的是,同一条萝卜,色泽不一,淡红、暗红、深红、鲜红、大红,深深浅浅而又浅浅深深,参差错落、跌宕有致。

  我痴痴地看,感觉这萝卜实在没有辜负它的美名。心里美,它着实美得斑斓、美得离奇。

  吃它。

  脆,清甜、微辣;它是餐前的开胃品、佐餐的调剂品、餐后的解腻品。北京人最爱生吃它,有时,也将它与生菜一起凉拌。

  好友白舒荣告诉我,这萝卜不但可口,还保健哪!冬天,每家每户都大量地储存。她随口吟起了两句流行于北京的俏皮话:

  “生吃萝卜多喝茶,吓得大夫满街爬。”

  我把那一大朵生雕萝卜花吃完后,口腔芳馥清新,好像刚刚喷过了芳香剂。

  第二盘菜端上来,作为盘饰的“心里美”,化身为一对缠绵缱绻的“ 戏水鸳鸯”。哎哟,这对鸳鸯,好似穿上了一袭深红与浅红交织而成的衣裳,风情万种!

  不舍得吃它,满心欢喜地携回家去。

  男人娶妻,应该从“心里美”这萝卜取得启示。

绵羊与羚羊

广州日报

31-07-2017

绵羊与羚羊

尤今

最近,和广州一位家长聊天时,她紧蹙双眉对我说道:

“我一向主张谦和忍让为待人处世之道,我家孩子长期在这样的教导下,成了一头温驯可爱的绵羊;可是,一到学校,他却被人当成傻子,有甜头时,绝对不和他同享,有苦难时,便迫不及待地把他送去当箭靶;更甚的是,明知前头有地雷,偏偏推他出去踩。一个一个,全都是又精又狠的狼呀!每当孩子泪流满脸地回来哭诉时,我便痛苦地自问:我是不是做错了?我到底该不该为了让他自保而将他培训成一头凶狠的狼?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已经改变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为了坚守道德的堡垒而让孩子终生受苦?”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良久。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家一国的事,而是一个普遍化的“国际性”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社会、新的生活,孕育了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身为家长的,是不是还应该墨守成规地把孩子塞入“礼义廉耻”的模子里,将他塑造成一个“不合事宜”的人?

不。

昔日为了儿子而三迁的孟母,依我看来,是个逃避现实的人。恶性诱惑,无处不在,三迁之后,你能再三迁、又三迁吗?

既然环境变了,时代改了,我们便应该找出变通的方法,勇敢地面对它、积极地对付它,而不是沮丧地诅咒它或是消极地逃避它。

传统的道德框子,是祖先汇集了许多代人的智慧,慎重地铸造而成的,我们当然不能弃如敝屣。两全其美的方法是,保留框子坚实的木料,改用现代的标准重新加以设计。

我对广州这位朋友恳切地说道:

“把孩子教养成善良的绵羊,是你的成功;但是,你应该为你的绵羊准备一对羚羊的角,在他出门时,让他挂在头上,这样一来,当他在外面受到无谓的攻击时,便有足够的力量进行自我捍卫;有必要时,他还可以来个狠狠的反击!”

谨记,当绵羊的温柔敦厚不被接受时,羚羊的凶气狠劲往往能够奏上奇效!

 

煎药

《意林》杂志

25-05-2017

煎药

尤今

  喉咙和声带受不明病毒侵袭,屡医不愈,接受劝告,改服中药。

   根据药方,到药铺去抓药。30多种源远流长的药草,互补长短地聚集一处。注水入瓦钵,慢火煎熬。一缕一缕温柔的药香,宛若一只一只温柔的手,从瓦钵里伸出来,抚触病者焦躁的心情。然而,独自煎药的感觉,十分无奈。瓦钵圆而肥,身子瘦而长,双影交叠,无限惆怅在心头。浓药熬成,苦极涩极,灌下喉咙,五脏和情绪,都是黑漆漆的。

   一日,熬药时,一位上海姑娘到访。药香氤氲之际,她忽然说起往年心事:离开上海之后,每有病痛,总会想起母亲在小小的炭炉上煎药的情景。长长一小时,坐在矮矮的木凳上,挨在热热的炭炉旁,不休不歇地扇動着蒲葵扇。炭火在母亲徐徐的扇动下,一明一暗,像是一对一对闪烁生光的眸子;而一缕一缕的药香啊,便是母亲温柔的眼波,那种记忆,刻骨铭心。如今,远走他乡,病痛来袭,只能以成药来解决。成药当然有快速的疗效,但是,药里少了那份温情和爱心,迅速复原的身体里,总恹恹地裹着一颗干瘪皱缩的心。

   实际上,母亲煎的,不是苦药,而是一种以爱铸成的药汤,这种“独家药汤”,永远是世间的万灵药。

   (生如夏花摘自新浪网作者博客)

赢家

广州日报

08-05-2017

赢家

尤今

当许多家庭都为了婆媳问题而闹得鸡犬不宁时,阿卿始终是她婆母掌心里的一颗明珠。

有人向她探问秘诀,她亮出了百试不爽的“醒世格言”:吃暗亏,别在意。

她举例说明。

“我的婆母,自中国南来,节俭成性,家中伙食,多以青菜豆腐为主。闲来无事,喜欢去当义工。有一回,交50元给我,说某个团体要慰劳30名义工,嘱我为她烹煮食物。50元,要煮30个人的食物,难度实在太高了呀!我思前想后,决定拟一则白色的谎言。我上菜市,花了将近200元,煮出了风风光光的一顿餐食,人人吃得心花怒放,赞不绝口,婆母开心极了,逢人便说:嗳,是我媳妇煮的呢!说这话时,连眼睛都会笑。以后,有同样的差事,总交给我做,我呢,也总是依样画葫芦,赔钱为她买快乐。有人说我傻,暗亏吃了一次又一次,居然还乐此不疲。可是,你且想想,我只花了区区一点小钱,便为我的婆母赢得了如潮的赞美和天大的面子,也同时为许多义工带来了快乐和期盼,你且说说看,我吃的究竟是哪门子的亏呢?”

她继续说道:“当你心中有爱,自然就能换取到爱;当你用双手送出快乐的时候,你也会同时接收到快乐。”

吃“暗亏”的阿卿,其实是生活最大的赢家。

痛快淋漓

广州日报

29-06-2017

痛快淋漓

尤今

  认识两名长袖善舞的商人,都嗜烟、嗜酒,晚上也都同样的有着许多饭局和应酬。

   夜以继日地暴饮、暴食,终于,祸从口入。

   甲患上严重的气管炎,乙的胆固醇高得血液几乎流不动了。

   医生严重地警告他们改变饮食方式。

   甲置若罔闻,依然故我,烟照抽、酒照饮、美食照吃。左手药丸、右手烟酒。尽管说话时喉咙咝咝作响好似气管已经支离破碎了,可是,他却毫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人生的道路已经走了过半,如果还要戒这戒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他选择痛快淋漓的人生,可是,病魔却以更加痛快淋漓的攻势侵袭他的身体。

   乙呢,当机立断,彻底改变饮食习惯,由全荤改为少荤,又由少荤改为素食。

   他神清气爽地说:“以前,我总把素食看成是青菜豆腐的代名词,而把素食者看成是一群人生的苦行僧。然而,现在,进入了素食者的世界,我才知道,过去的观念,是多么的狭隘啊!素食原料极多,豆类菇类菜类谷类,不胜枚举,即使每天三餐吃不同的素菜,一个月内也不会重复同样的食谱。它可简、可繁;可以重油煎炸,也可以无油烹调;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千变万化,说之不尽。有些人,为了某种信仰或是健康的理由而硬生生地强逼自己吃素,每天膳食,就会变成例常公事,嘴里不说,心里却会觉得很苦。可是,当你真正从素食内品尝出那种清甜、清纯、清正的滋味儿之后,你便会发现,人间的美食其实真正地集中在素食里。比如说吧,我今天早上刚刚吃了一碗由五种不同谷类合煮而成的粥,每种谷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滋味儿,那种情形,宛若以舌头聆听一阙美妙无比的交响曲,各种乐器在同时演奏的当儿,努力汇成一种动人心弦的大和谐,要多享受,就有多享受!荤食者常常以为自己站在阳光灿烂的地方而同情素食者的立足处阴暗潮湿,殊不知素食者的世界同样是璀璨多彩的!”

  和甲一样,乙原本也以“暴饮暴食”来诠释人生的“痛快淋漓”,然而,当他发现这种人生让他“痛而不快”时,便理智地做了另外一种选择,以健康之躯,继续享受痛快淋漓的人生。

  甲呢,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威胁下,却依然“痛快淋漓”地享受各式油淋淋的美食,才过半百,便“痛快淋漓”地“回归老家”了。

漏 斗

广州日报

21-02-2017

漏 斗

尤今

        有读者写信给信箱的主持人,问:“结婚时山盟海誓的人后来为什么会离婚?”主持人幽默地回答:“有些人的爱 就像漏斗,时间一长, 就漏光了。”

      读毕莞尔。

     婚前的爱情, 经得起挥霍,有意或无意浪费了一桩谈不拢的恋情,丘比特总会慷慨地射出另一支“爱之箭”, 在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况下,爱情于是呈现着斑斓多彩的缤纷面貌。

     然而, 婚书一签, 便是一则永远的承诺。

     许多童话式的婚礼落实为婚姻生活后, 之所以会变得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原因只有一个:不珍惜。就在这种漫不经心的疏忽或是毫不惜缘的淡漠里, 爱的蜜汁, 便源源地从漏斗中流了出去。

      实例嘛,由皇室到民间,比比皆是。

     经营婚后的感情,其实应该像炮制蒸馏咖啡一样;上好的咖啡粉,犹如双方婚前长期交往而共同酝酿出来的爱,这爱,在婚后以精密的蒸馏器一蒸,便散发出像醪糟一样的香气,两位浮沉于岁月之海的老伴儿,共同饮它一辈子,无怨无悔。

放手

广州日报

21-02-2017

漏 斗

尤今

有读者写信给信箱的主持人,问:“结婚时山盟海誓的人后来为什么会离婚?”主持人幽默地回答:“有些人的爱 就像漏斗,时间一长, 就漏光了。”

读毕莞尔。

婚前的爱情, 经得起挥霍,有意或无意浪费了一桩谈不拢的恋情,丘比特总会慷慨地射出另一支“爱之箭”, 在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况下,爱情于是呈现着斑斓多彩的缤纷面貌。

然而, 婚书一签, 便是一则永远的承诺。

许多童话式的婚礼落实为婚姻生活后, 之所以会变得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原因只有一个:不珍惜。就在这种漫不经心的疏忽或是毫不惜缘的淡漠里, 爱的蜜汁, 便源源地从漏斗中流了出去。

实例嘛,由皇室到民间,比比皆是。

经营婚后的感情,其实应该像炮制蒸馏咖啡一样;上好的咖啡粉,犹如双方婚前长期交往而共同酝酿出来的爱,这爱,在婚后以精密的蒸馏器一蒸,便散发出像醪糟一样的香气,两位浮沉于岁月之海的老伴儿,共同饮它一辈子,无怨无悔。

食髓知味

《读者》

2016年第12期

食髓知味

尤今

  尼泊尔一名颇具经验的猎虎专家艾默特里,告诉了我一个有趣而又恐怖的事实:一般活动于丛林中的老虎,喜欢捕食肉质丰厚的动物,如斑马、水牛、鹿,等等。它们对人类兴趣不大,狭路相逢时,只要人类不主动采取攻势或是惊慌奔逃而引起误会,老虎通常是不会扑而噬之的。然而,奇怪的是,一旦老虎噬过人肉之后,却会乐此不疲,见人就吃。像这类“食髓知味”的老虎,是危险性最高的。鉴于此,尼泊尔的野生动物园如果发生老虎噬人的意外事件,有关当局一定会派人去把那只老虎生擒回来,放到动物园,关进铁笼子里,以保安全。

      我好奇地反问:“尼泊尔国家野生动物园里有七八十只老虎,你又如何辨识哪只老虎曾噬过人肉?”

     艾默特里答道:“曾噬人肉的老虎,一旦嗅到人气,看人的眼神和走路的动作都会起明显的变化。有经验的猎虎者一看便知,一见到便立刻发射麻醉针,百发百中。”

       瞧啊,叱咤林中的老虎之所以会沦为可怜兮兮的“笼中客”,全因为那眼神、动作在无意中出卖了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林冬冬摘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

放手

广州日报

08-01-2017

放 手

尤今

  那年,女儿14岁,带她上发型屋。

   与发型师讨论应该如何处理她的头发,我说:“前面削短,后面齐脚, 左右两边不要留鬓发,看起来清爽, 梳起来方便……”话没说完,女儿便提出了抗议:“我要留鬓发,留长一点,后面我要削成波浪形……”我霸道地说:“不行!留什么鬓发!”女儿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面有不悦之色, 说道:“妈妈, 那是我的头发, 不是您的,您就让我自行决定吧!”

   平生第一次,听到幺女以这样的口吻与神情和我说话,我有被人打了一棒的感觉。

   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我犯了一个毫不自觉的“毛病”,对于家中羽翼未丰的孩子,凡事要管、要干涉、要代为安排,不肯、不甘、不愿、更不舍得放手。

   孩子感受不到严格管束后面那一份温馨的爱, 但却强烈地感觉到严峻管教所带来的不自由、 不开心, 于是, 轻则以语言顶撞、重则用行动反抗, 搞得家中人人剑拔弩张, 弄得上上下下鸡犬不宁。实际上, 认真想想, 许多时候,双方相持不下的, 只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罢了!

   在国外独立生活了四年的长子, 最近在与我谈天时, 坦白地分析了当年的叛逆心态:

   “您严格规定我晚上不许出门, 我便故意 拖得迟迟才回家;有时,朋友叫我去这儿去那 儿, 我心里明明想早点回家休息, 但想到一踏进家门就很难再出来, 我便死命拖着疲累的身子随朋友到处去玩。后来, 到了国外, 没人管, 反而不想在外闲荡了, 天天都早早回家。妈妈,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滥用自由的, 您对自己的孩子, 应该有更多信心。”

   活到老, 学到老。

   养育孩子, 是双向教育。在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灌输给他们的同时, 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会了许多为人母亲之道,而最新一课是“放手”。

   是的, 我要放手,让孩子慢慢地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从自己的经验中学精, 然后, 成长、 长熟。

   我不要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