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呼唤

尤今

从信箱里取出的这一封信,整整齐齐地贴着两张摩洛哥的邮票。

一看,快乐骤然化成强风,在心湖掀起万丈巨浪。

这信,是哈山寄来的。

拆开,哇,厚厚的一叠,不像信,倒像是资料。

速读一遍、慢读一遍、又细读一遍。读着读着,哈山那粗犷中透着纯朴的脸,在脑海里清清楚楚地浮了出来。

哈山,是我到摩洛哥旅行时认识的朋友,我曾接受邀请,到他的家小住两天。他那所土砌的平房坐落于非洲土著柏柏尔人聚居的村庄古鲁拉玛,全村居民三千余人。

信里,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已取得了非斯大学英文学系的学位了。以下这一段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

“ 在摩洛哥,通晓英文的人不多,所以,我一毕业,非斯( FES )便有许多机构给我提供薪金优厚的工作。可是,我没接受。现在,我已经从非斯正式搬回古鲁拉玛村了。我回来,是因为我听到土地对我一声声真诚而又亲切的呼唤。我已向政府租用了一块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准备种植利润丰厚的橄榄树,此外,我还会设法买一些牛和羊来饲养。将来赚了钱以后,我打算设立一所现代化的榨油厂。你知道吗,目前,在古鲁拉玛村,村民仍然是依靠驴子拉磨的古老法子来榨取橄榄油的。世界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们村子里的柏柏尔人,却还是故步自封地过着传统落后的日子。文盲率高、识字率低,是所有问题的症结。今后,我最大的愿望,不是靠机械化的榨油厂来赚取大钱,而是赚钱以后,在村子里开办多所学校,教育村民,改善村民的生活。”

读着读着,哈山落在信笺上的那个影子,越变越高,高高高高高,最后,幻成了一座山,凝在那儿。

由哈山,我想起了住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里的土著。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离开丛林,走入城市,接受高深的教育。毕业之后,落足城市,不屑回去。偶尔省亲,嫌河水肮脏而自携矿泉水、嫌村民无知而成日与自携的收音机作伴,自封为丛林里的“ 特殊阶级”。丛林生活,一百年前落后不堪,一百年后依然如此。没人关心,更没人想去改善。

回信时,我说:

“ 哈山,你办的学校开课那一天,我一定会重来摩洛哥的,为你贺喜、为你打气、为你鼓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