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thoughts on “网上信箱

  1. 慧琴

    尤今老师,您好。我很喜欢读您的作品,从中学开始一直到现在四十岁。无论我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您总是会有一本书能让我产生共鸣,受益良多。
    中学时,我读您的书时,我觉得您的学生和孩子很幸运,很幸福。我也学的了许多好孩子该做与不该做的事。再大一点是,我喜欢读您的游记。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从您的书里得到许多鼓励与启发,因为会有“就是这样!”、“原来不只是我而已”的感动,会觉得有人明白、了解我的苦恼。
    最近女儿带回来了一本书,“金色的袋鼠”,是学校规定要读的。我在她还没读之前就先借来读了。真的很好。我会想家里的老人家是不是也这样觉得、我以后也应该这么做,等等。请您继续多多创作。 谢谢您。

    Reply
      1. 丁世君

        尤今老师你好!
        晚上看到你给我的回复,心情真的是可以用狂喜二字来形容。本来是告诉女儿,今天居然看到了你对我第一次的回复,打开给她看的时候,发现第二次你也回复了,我当下的激动,真的是无法形容。女儿看到我的样子,笑称:如果你减肥20斤,你现在这种高兴的心情,会让你飘出去了呢。
        谢谢你对我文字的肯定,尤其那句“你真正真正读懂了我的文字”,更是让我觉得是最大的肯定,爱读书的我,得到作者这样的评价,这样在我看来是这么高的评价,第一次呢。
        会继续在读书、美食和写作的路上继续勇敢前行,谢谢你给我的鼓励!

        丁世君

        Reply
  2. Lim teck huay

    Hi i do not have han shen in my hp.but i have almost all your collections published in singapore.where can i buy the books you published in overseas??

    Reply
    1. Youjin

      Teck Huay 读友:

      谢谢来函。
      你可以在电脑上免费下载谷歌拼音法,然后,自由地在电脑上使用方块字。

      尤今

      Reply
  3. 丁世君

    尤今作家你好!我不敢说是你的铁粉,但是一直喜欢你的文字,近二十年前,在校园里面买了你的一本书《方格子里的世界》,一直喜欢,有了女儿,她也喜欢,这本书被我们翻得好破,我和女儿都说该新买一本。现在又买了《听面包唱歌》,一如既往的喜欢。你的文字是让人很舒服,也可以思考的。我2015年写过一篇文章《味道是最永恒的记忆》,就是《听面包唱歌》的读后感。我也是喜欢写作和积极写作的人,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喜欢你简明而隽永的文字。新的一年,祝好!
    云南 丁世君

    Reply
    1. Youjin

      丁世君读友:
      你好!
      谢谢来函。读及你说:“我也是喜欢写作和积极写作的人,一直在学习”,真是欢喜啊!就我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的快乐历程。
      希望能读读你《听面包唱歌》的读后感。
      祝你和家人:
      新年快乐!
      尤今

      Reply
      1. 云南丁世君

        尤今老师,我写的读后感附后,请指点。对了,我也是个很喜欢烹调的人。

        味道是最永恒的记忆 ——读《听面包唱歌》

          看到书的名字《听面包唱歌》,我以为这是一本讲面点烘焙的书,开卷一览,才发现这是我喜欢的新加坡作家尤今的又一本美食散文集。细读细品此书,不禁觉得满口生津,很多有味道的回忆一点一点从心底浮出来。
          以前看过尤今的一本游记《方格子里的世界》,写她的旅行、旅行中遇到的人、品尝到的美食,她亲切的文字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
          我觉得,美食散文如果仅仅介绍美食,那就和一本菜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尤今的美食散文却是不同。她的美食散文,不仅仅可以让你想象一道道美食的味道和趣味,更是让你能一同感受人生。正如她在书的所说“每一道菜肴、每一种食物,都包裹着一颗心。那颗心里面,蕴藏着丰富如海的学问,即使穷尽一生的岁月,也学之不尽。”
          在《猪圆玉润》一文中,怡保的婆母,在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总是像“魔术师”一样,端出让每个人都大快朵颐的团圆饭,婆母在厨房兜兜转转,便能端出千变万化的可口菜肴。对婆母在美食制作方面的能力,作者给出了最好的总结:她这种“无边的法力”,完全源自对亲人“无穷无尽的爱”。而婆母去世,老宅凋敝直至转手,一家人四散,对团圆饭热烈憧憬已经变成了对逝者绵长的缅怀。直至一向“远庖厨”的小姑,毅然决定让大家在她家过年,努力学做“猪圆玉润”这样的年菜,一家人在她渐渐娴熟的厨艺中,又找到了过年的感觉。这个时候,美食已经不仅仅是一道菜肴,而是一份关于家庭和团聚的回忆,美食不可复制,但是那种温暖的味道却是可以重来的。
          我们经常说,最难忘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很多时候,哪怕是最简单的菜肴,只要是母亲用生活的巧思和爱来亲手烹制,那么多年后,这菜肴就会成为异乡游子在遥望家乡时候思念的味道。《豆腐娇娃多妩媚》一文中,远赴伦敦供暖工作的次子方德,回家度假的时候,最想吃的不过是一道简朴的寻常小菜“黄金白银”,而这道小菜里面“却蕴藏了我整个童年缤纷的记忆”。这是童年家庭经济拮据时候,父母用豆腐和猪油渣精心烹饪的“慧心小菜”,简单的食材搭配出营养丰富、养眼又适口的童年小菜。而作者,又把这个小菜做给自己的孩子吃,让孩子也记住了一种简单而醇厚的家的味道。生活简单,有时候简单得就像一块白豆腐,但是加入爱心和智慧去烹调,就能为平淡单调的生活增添奇趣。正是父母的巧心思,让作者和孩子回首童年,想到的都是快乐,哪怕那快乐和幸福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小菜。或者正是这样,作者才说“人生苦短,而快乐,往往是悄悄地藏在生活各个大大小小的角落里的,长年长日带着面具过活的人,是一生一世也找不着它们的!”我们有时候憧憬人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一个华丽宽大的豪宅,有位高权重的父母可以骄傲,但是,那样的圆满人生,有几人可得?更多时候,我们不过是这忙碌人世间的一只蚂蚁,力量弱小,饮食自足,和千万人一样平淡的生活着。我们的世界不是没有幸福,不是没有美食,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想得太复杂而已。爱是人生的至味,有时候就藏在简单的一饮一啄间,等着你去细品,去认识。
          食物,有时候是满足和安慰最好的方式。看过很多这样的镜头:孩子生日,做母亲的总是从鸡窝里掏出带着温暖的鸡蛋,放在孩子手心。贫寒人家,一颗小小的白水煮蛋,就包含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所有祝福和希望;士兵卧病在床,班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漂着碧绿的葱花,还有一个金黄金黄的荷包蛋,七尺男儿啊,在热气氤氲中一滴大大的泪就悄悄滚落碗里;枯瘦的老人,手里捧着亲人送来的小小特产,眺望着家乡的方向,嘴里喃喃地呼唤着“姆妈”,那皱纹里的目光,飘得很远很远…….作者和她的朋友,也把食物当作维生素,补充在职场上冲刺时所耗去的元气。“偶尔,生活和感情让我们受伤了,食物当然也能抚平我们的伤痕。”作者已故的朋友卢美玉是个地产界女强人,也是个烹饪高手,更是一个非常乐于分享的人,她总是愿意分享自己烹调的秘诀,也愿意为朋友“洗手作羹汤”,用简单的方式真诚地诠释友情。在她病故后,作者用复制她味道的方式,来缅怀那个似乎不曾离开过的朋友。一个人的味道,有时候,就是关于这个人的全部回忆。我们失落的时候,心灰意冷,目光黯淡,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冰冷,世界似乎一片灰暗。这个时候,朋友端来一碗热汤,就能够温暖我们那被挫折冻住了的心,他们的安慰和搀扶更是能让我们找到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美食,和昂贵的食材无关,它的名字就叫朋友,永远给你最温暖的问候和最坚定的支持。
          书中介绍的每一道美食,都和一个人、一个故事有关,而不是简单的食物陈列,读来常常会有和作者同样的感动,想起生命里那些难忘的味道。
          尤今的这本书,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每个故事的后面,都附了简单易学的食谱,那些心有所动的人,可以复制美食,更可以用心烹调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记忆来。
          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读这一本书,把爱和感动注入每天的简单生活,让温暖和关怀不断传递,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圆融的幸福,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的初衷了。
          

        Reply
        1. Youjin

          丁世君读友:
          你好!
          详细读了你的读后感,觉得这篇读后感其实就是一篇极有见地的散文啊!
          我将会发表在我网上的博客里。
          你真正真正读懂了我的文字,所以,在读着你写的读后感时,我觉得有一股暖流源源地流淌着。
          谢谢你啊谢谢你!

          Reply
  4. 丁世君

    尤今作家:您好!喜欢你写的美食散文,最近我也完成了自己一组关于食物的散文,算是一次拙劣的模仿。发给您看看。敬请指正。

    食物的记忆

    1.羊角扭
    这是一种荞面制品,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形状。
    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已经不会让我饿肚子了,但是,食物的单一重复,还是让人觉得吃饭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有一种食物算不上精美,却满足了我对食物变化的小期望,那就是“羊角扭”。
    我不知道母亲是从哪里得到的冬荞面,因为我们家并不种荞麦。每次拿了冬荞面回来,母亲把面小心和好,和好的面以不沾手为宜。然后,把面切成比大拇指还要粗的筷子长短的条状,小心拈起两头,双手往不同的方向轻轻一拧,就拧成了有着方的棱角的麻花。“羊角扭”是放在电饭锅的蒸屉上蒸的,饭熟了,“羊角扭”也就熟了。蒸熟后的“羊角扭”是豆沙色的,看着十分妩媚诱人,我每次都是要先吃两条“羊角扭”再吃饭。其实,“羊角扭”的口感是沙沙的,有些粗糙,并不十分细腻鲜美,因为当时桌上的饭菜单调而重复,偶尔出现在桌上的“羊角扭”就成了惊喜。
    现在,荞面制品都是精致而细腻的成品,吃荞制品都是打着生态和养生的旗号。
    有时候,我会想起年少时候突然出现在饭桌上那一盘“羊角扭”,简单形状,粗糙的口感,却是那单调饭桌上的小小惊喜。
    现在,我们的饭桌上,还会有这样简单的惊喜吗?

    2.炒猪肝
    这是一道很常见的菜,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在我小的时候,这可不是一道家常菜。家里只有父亲一个是领工资的人,家里有爷爷、妈妈、我们姐妹仨,虽然父母都很勤劳,年迈的爷爷也一直坚持劳动,但是,人多开销大,家里的日子,也只能算是足温饱。吃肉,可不是每天都能做到的。
    对这道菜最初的印象,来自于爷爷的一个小搪瓷口缸。爷爷因为曾经和“革命”沾过边,所以每个月有15元的补助,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领到钱的时候,爷爷就会去街上的康记小吃,炒上一份炒猪肝,装在有盖的搪瓷口缸里面带回家。晚上,饭桌上就会多了浓郁的油香气,从搪瓷口缸的盖里一个劲儿地冒出来。
    爷爷年纪大,所以,他买回来的这份菜,就放在他面前,他一个人吃。我们都很自觉,不会去夹,甚至还要故意把目光移开点。我毕竟年幼,有时候也会偷偷瞄一眼。姐妹仨中,爷爷最疼爱我,有时候爷爷会夹上一筷子炒猪肝,放在我的碗里,然后我就在两个姐姐的“仇视”中,大口大口香甜地就着炒猪肝,吃满满一大碗饭。
    那时,我觉得炒猪肝好嫩,炒猪肝的姜丝、干辣椒和葱段很香,那是我觉得最能解馋的一道菜了。
    我一直都喜欢吃炒猪肝。甚至在外面读书的时候,每次回家吃的第一顿饭都让母亲给我炒这个菜解馋。
    后来,我自己也喜欢上了做菜,也炒猪肝给家人吃。我却觉得,这道菜,无论我怎么炒,都已经没有了被搪瓷口缸盖子盖住的那样浓香扑鼻了。
    我失去的是对一道菜的味觉,还是失去了对一道菜味道的向往呢?

    3.蛋糕角
    我不知道,这算不上我发明的一种名称。
    事实上,我要说的这种食物真的不是蛋糕,是实实在在的蛋糕的边角,就是蛋糕店里面做蛋糕的时候,原料放多了,从模具里面溢出来的边边角角。
    这种食物,和一个老人有关。
    从我第一次见他,就是很黑很瘦很老,眼睛小小地藏在深深的皱纹里面。他是我爷爷的熟人,很喜欢来和爷爷聊天。不知为什么,他不是很受人待见,村里人男女老少都叫他“老pe”(意思是好吹牛不靠谱),都不太尊敬他。他很喜欢来我家。不管他受了多少奚落,他下次还是笑笑地来。甚至他来的时候,爷爷总是忙着地里的活路顾不上和他说话,他就蹲在田埂上抽烟,等爷爷休息的时候,又说上两句。
    他有时候来,就给我们带来蛋糕角。他说是去蛋糕店要鸡蛋壳拿回来做饲料的时候,店里的人给的,就拿来给我们吃。我想,其实他应该是出了一点钱的,那个时候,食物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蛋糕店的人也不会那么慷慨。
    蛋糕角因为原料配方和蛋糕一样,加上溢出来烤得焦黄,就更加香脆。蛋糕角的形状不规则,各种的小块,因为是切割下来的。但是每一小块吃在嘴里都是香、脆、甜,那种浓郁的油香让嘴里的幸福感半天都不散去。那是我童年里面,比较奢侈的一种零食了。
    后来,爷爷去世了,他就不来了。
    后来,他也去世了。
    没有其他人,给我们带过这种东西。
    我长大以后吃过很多口味的蛋糕,却经常想起童年那个落寞的老人带来的蛋糕角。
    这一种食物,在生活并不富足的童年里,至少有一段记忆,细细回味,一片一片,都是香甜焦脆的。

    4.糖炒栗子
    我没有见过糖炒栗子的全过程。
    听说,糖炒栗子是用特别的砂石炒制,不知道那个糖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我见到的糖炒栗子都是成品,在大的不锈钢方盘里面堆着,闪着油亮的光。更多的是用牛皮纸袋装着,在袋口探头探脑的,像个乌头乌脸的愣小子。
    糖炒栗子通常都是裂开口的。在店里热热地买了来,顺着裂开的纹路一咬,“噗”的一声,一股带着甜香的热气就喷出来了。栗子肉又沙又面,甜而不腻,伴着焦糖的香气,让人会有很多美好的遐想。
    我很难忘的一次吃糖炒栗子记忆,是在怀孕的时候。那时,自己已经逐步适应了从教师岗位到行政单位办公室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在办公室里面坐着,还是会觉得有点无聊,尤其因为怀孕而人又昏昏欲睡的时候。有天,好朋友贾来看我,带来一袋糖炒栗子,那个下午,我们悄悄在办公室里面吃糖炒栗子,边吃边谈心。到她要走的时候,还没有吃完,剩了大半袋。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那天的糖炒栗子非常好吃,吃了很多。她看我那馋样,把剩余的糖炒栗子都留下给我了。那天,我胃口出奇地好,心情也莫名地变得轻松,我想,这不仅仅是一袋糖炒栗子带来的甜香,还有贾藏在牛皮纸袋里面的关心和温暖。
    糖炒栗子,有时候就是用友情的蜜糖炒制出来的,捧在手里的,永远是无法复制的感动和温馨。
    我们真的不必去深究一种食物的味道和价格。因为人生通过食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感受,还有从舌尖到胃、到心的全方位感觉。
    好的食物,就是让我们触摸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美好的一种方式。

    5.饺子和皮蛋
    我不知道,食物什么时候成了人生中安抚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
    在大理读书的时候,表面开朗的我,实际上心里也藏着很多阴暗的角落。有时候,阳光照不到,一些阴郁的小情绪就会暗暗发芽,葳蕤到隐天蔽日。
    我有一个习惯,心情十分低落的时候,就到校园的小吃店,点上一碗饺子和一碟凉拌皮蛋,一个人默默享用。那一刻,我觉得我所有的情绪都是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而我不愿分享。
    饺子是我在家乡就很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我最喜欢的是韭菜猪肉馅的。总觉得饺子是一种低调的奢华食物,因为无论是怎么样的馅料,猪肉白菜、虾仁猪肉、鸡蛋葱花,一律都是剁得碎碎的,融合在一起,包在简单的面皮里面,隐藏了所有的华丽和锋芒。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的情绪,也需要那样一种隐藏,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的话和很多的情绪,根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更无可表达的。饺子,就是智者的食物吧。
    说起皮蛋,确实是很怪的一种食物。抛弃了鸡蛋或者鸭蛋原来的香甜和柔软,在食盐、石灰水、草木灰、碱等的共同作用下,假以时日,变成一种清凉爽口而又具有柔韧口感的食物,这是人的思维和时间共同完成的一次谋杀,让一枚蛋完成一次变身,在同样的餐桌,却带给人们舌尖不同的味觉。皮蛋切小块,用芫荽、香醋、生抽、味精、小米辣、花椒油等调制成的调味料一浇,是夏日里面解腻的一道小菜。当年,我一般都是和饺子一起点的。饺子的温暖,加上皮蛋的清爽和坚韧口感,是可以让我暂时从一种低沉的情绪里面抽身出来的。
    我还记得,老友查曾经不会吃皮蛋这种食物,但是好几次我约她一起吃后,她后来居然会吃了。我想,能接受同一种食物,至少说明我们有的时候,拥有同样的味觉和情绪吧。能吃到一起,这应该算是成为好朋友的一个条件。
    食物,有的时候就是我们情绪的一个安置地,是我们彼此接近的一个从味觉到感觉的符号。

    6.高利肉
    对食物最好的想象力,其实都是在比较匮乏的时候。食材少,人们反而有更多的对食物的渴望和想象,把简单的食材做出富丽堂皇的感觉来。
    现在,肉已经成为我们减肥时需要拒绝的第一种食物,而曾经,肉却是寄托了我们很多的美好味觉,因为并不是时常可以吃到,算是稀罕的食物。尤其是肥肉,当年可是又能炼油又能吃油渣的好东西。
    高利肉,我用的是谐音,我想,人们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多少是有点幻想的。
    印象中,母亲常常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用肥肉做一盘高利肉。这真是一道又香又甜的菜。这个菜不算难做。先把肥肉切成大小差不多的条,切好的肥肉条和筷子差不多粗,和小拇指差不多长。再用面粉调一盆面糊,面糊不要太粘稠,以筷子挑起来可以均匀滴下为宜,为了调味,面糊里面可以放一点点盐,但是量要少。另外,准备好一大盘炒香的芝麻和白糖混合在一起的调料,备用。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作高利肉了。在锅里倒入菜籽油,待油面的泡沫散去,用筷子拈起肥肉条,在调好味的面糊里面打个滚,均匀沾上面糊,轻轻地放入油锅中,炸制过程中可以把火稍微关小一点。肥肉条一一下到油锅里,为了防止互相粘连,可以用筷子轻轻拨动。沾了面糊的肥肉条,炸到表面金黄就可以了,刚炸好的面糊肥肉条是金黄色的,热乎乎的,要趁着热,放入盛了芝麻和白糖的盘子里,左右晃一下盘子,炸好的肥肉条打个滚,芝麻和白糖均匀地粘在炸好的肥肉条上,高利肉就做好了。高利肉要趁热吃,一口咬下去,表面的面糊炸得香香脆脆的,肉的香、芝麻的香和糖的甜混合在一起,口感和心里的感觉都是满满的幸福。
    现在看来,高利肉可以说是高糖高脂的不健康食物,会被很多的人鄙弃。但是,在当时食材很少,肉更是一种难得的食材,能把肥肉都做得这么好吃,真的算是不易。
    当年简陋的厨房里,油锅滋滋地响,然后,是甜脆喷香的高利肉出锅,在芝麻和糖里面打滚,迫不及待地咬一口,脆!然后,是油香、芝麻香和白糖的甜在嘴巴里搅合在一起,闭上眼睛,你都可以知道,那种感觉,就叫做甜蜜和幸福。
    荒凉的沙漠里,依然有各种植物在艰难而顽强地生长。一如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里,母亲们努力用想象创造出美好而丰富的食物。
    食物如是,生活亦如是。

    7.师专的涮菜
    曾经在大理师专(现在的大理大学的前身之一)读过的学生,提起某一种食物估计都会马上眉飞色舞,然后滔滔不绝地说起在师专夜摊上的各种经历。
    这种食物就是师专当年不多的夜点摊上的涮菜。
    夜点摊不过两家人经营,摊子就摆在一个四方的亭子里,摆着锅,陈设了各类食材的台子,放着简单的桌凳。夜点摊上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涮菜。涮菜,其实应该就是川味麻辣烫。洋芋片、豆芽、大白菜、豆腐果、猪皮、猪血、鱼丸等各种荤素食材都分别摆在大盘子里,各人根据喜好点菜,然后放入细孔的漏勺里面煮,煮好后放入碗里,浇上一大勺调好味的热汤,就成了。如果觉得还不够重口味,自己还可以再加调料。涮菜的美味,都在这一锅热汤里面,这是一锅混入了各种神秘调料的汤,你只觉得它热麻辣鲜香俱备,却无法根据味觉复制出它的味道。配合着涮菜一起卖的,是卤蛋,一个个憨头憨脑地挤在盆里,放在炉子上保温,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很足。
    我们在宿舍里觉得无聊没事可做,就把各自的零星菜票凑一块,然后派出宿舍里面笑脸最漂亮最会说话那一个去买涮菜,端着大大的口缸去买两口缸,端回来,宿舍里面就一阵欢呼,然后抢筷子,争着捞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整个宿舍都是喜喜欢欢热热闹闹的。有时候是去摊子上吃,和好朋友或者恋人。和好朋友去的时候,都是边吃边争着大声地说话,说自己觉得最好笑最想分享的事情。恋人都是默默地坐着,偶尔深情地看一眼对方,怀春的少女总是小心地用筷子夹起小块的食物,淑女地送入口中。那个时候我头发尚短,大大咧咧的,曾经很不齿那些留着长发的美女吃涮菜的优美姿态,她们都是一手握着长发一手夹菜吃,我经常腹诽:“那种麻烦,何不干脆剪了或者扎起来?不小心长头发拖到汤里怎么办?”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标准的“女汉子思维”。涮菜的复杂食材、暖和的汤,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师专里面的深刻记忆,现在聚在一起,回忆起那段青涩的日子,我们都会咂咂嘴回味说,再也没有吃过比师专涮菜更好吃的涮菜了!
    其实,好好想想,那不过是极简单而又常见的一种食物,不过是我们的青春都煮在里面,热热乎乎、麻辣鲜香,简单而又百味杂陈。
    所以,我们不是想念那一种食物,我们是想念我们的青春了。

    八.酸木瓜煮鱼
    我们家的餐桌,周末的时候都很丰富。因为只有周末,住校的小妞才回家吃饭,而我才能发挥想象,作出各种“妈妈味道”的菜来。
    小妞喜欢吃鱼,所以,鱼的菜谱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酸木瓜煮鱼,是小妞现在周末回家必点的菜。
    我是在大理的同学晒出来的餐桌上看到的这道菜,觉得看起来很清新简单,决定学做。同学特地传了大理的木瓜煮鱼的做法来。大理的做法,是用鲫鱼,略煎,然后放入没过鱼身的凉水,放入葱 、姜、蒜 、花椒、大料、辣椒面 、草果粉、盐等调料,放入切好的新鲜木瓜片,煮二十分钟。考虑到“橘”和“枳”的关系,我做这道菜的时候也进行了本土化和个性化改良。我用的鱼是罗非鱼,因为刺少,吃起来方便,鱼同样切块略煎或者干脆用油轻炸,把葱 、姜、蒜 、花椒、大料、干辣椒段 、草果粉、盐等调料,与切成细丝的木瓜炒一下,把香味炒出来,炒好后放在鱼上,放入没过鱼身的凉水,煮15分钟即可。木瓜煮鱼做出来,汤色是淡黄色的,喝一口,酸辣且鲜,开胃且美味。
    从我第一次煮,小妞就很喜欢吃,后来她周末回家都说要吃鱼,要吃酸木瓜煮鱼。只要她提出,我都会给她煮这道菜。记得有次过节带小妞回奶奶家,我做菜,煮了酸木瓜煮鱼,觉得吃着那鱼很鲜,就屁颠屁颠地跑去问小妞:“今天的鱼给好吃?”结果她头也不抬,说了一句:“我才吃第一口就知道是你整的了。”我的心,一下子被一个叫做幸福的气囊填得严严实实,眼睛也潮湿了。因为,我追求的“妈妈的味道”终于小小成功了。
    自热衷厨中之事以来,我一直凭借自己的感觉去熟悉各种食材,去尝试各种烹调的方法,喜欢问小妞她喜欢的食物,去学做各种菜肴,打造在别人眼中貌似“奢侈”的“周末餐桌”。
    是的,我一直努力想成为出色的厨娘。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因为自己有个会做菜的妈妈而骄傲,另一方面,我觉得“妈妈的味道”应该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忆,而我希望我能给予她所期望的味道。
    也许,在很多方面我都算不上一个好母亲。但是,当我在周末的早晨在街上忙碌地采购各种食材,当我在厨房里忙得一身油烟蓬头垢面,而我最终能在桌子旁享受小妞津津有味品尝我的手艺的画面,我就知道我最终还是学会了那道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菜:妈妈的味道。
    其实,所有的“妈妈菜”只有一个味道,那就是——爱。

    Reply

Leave a Reply to Youji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Go Back